"属下这就去拟发公文!"
说完便退回座位。
刚坐定,又一名官员起身禀报:
"启禀太守,关于匪患一事,下官另有要事禀明。"
"自郑宝起兵以来,已聚众万余盘踞巢湖。"
"近来常与张多、许乾等贼寇厮杀,祸乱周边,百姓纷纷南逃避难。"
"如今南下流民已过万人,若再不干预,恐酿成大祸!"
陆康搁下手中毛笔,白眉紧蹙,捋须长叹:
"此事我岂能不知?早欲出兵 ** ,奈何孙坚强占九江后,借 ** 之名大肆扩军,兵力已超七万!"
"此獠包藏祸心,我军不可不防。"
"巢湖贼寇暂且任其内斗,只要不伤及百姓,姑且容他们多活几日!"
"遵命!"
小吏听罢退下。
此刻陆康已然无心政务,沉吟道:
"九江郡孙坚那边可有消息?"
众官吏相视摇头。
"唉!"
见众人反应,陆康再度叹息:
"如今天子势微,群雄割据,没曾想孙文台也利令智昏,竟存裂土称王之心!"
"父亲!父亲!"
话音未落,屋外传来急促脚步声。
陆康头也不抬,厉声呵斥:
"君子行止如玉,进要整冠,退当振衣,玉鸣铿然。如此毛躁成何体统!"
门外脚步声戛然而止。片刻后,一位中年文士缓步入内,恭敬行礼:
"父亲教诲的是,儿子知错,请父亲宽恕!"
这正是陆康长子陆俊,虽年近不惑,在父亲面前仍毕恭毕敬。
见儿子认错,陆康面色稍霁,沉声问道:
"说吧,何事这般匆忙?"
陆俊难掩喜色答道:
"父亲,大喜事!孙文台回信了!"
"哦?"陆康挑眉诧异,"他信中说了什么?竟让你这般欣喜?"
陆俊含笑将帛书呈上:
"请父亲过目便知。"
陆康罕见地露出一丝笑意:
"你倒学会卖关子了。也罢,且让我看看。"
说着展开孙坚的来信仔细阅读。
四周官吏听闻是孙坚来信,纷纷放下公务望向陆康。
陆康展开丝帛细读,神色平静无波。良久,他轻抚胡须微笑颔首:
"孙文台竟有这般胸襟!"
"既愿迷途知返,待天子亲政时,老夫便不弹劾他了。"
陆俊暗自摇头。当今天下,唯有父亲还相信朝廷能重振声威。孙坚本为上官,即便朝纲恢复,弹劾之事孰难预料。但他不敢多言,只请示道:
"父亲,孙坚此信诚意昭然,是否该解除城防?"
"嗯..."
陆康略作思忖。
"撤防吧,孙坚既无动向,我军也不必过度戒备。"
"孩儿这就去安排。"
与此同时,巢湖西岸密林深处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