本小章还未完,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精彩内容!
我埋头吃着饭,耳朵却竖得老高,仔细听着每一句对话,心里对这位“孙大圣”有了更直观的认识——严谨、务实、不好糊弄。
下午的行程是实地察看开发区。车子在一片略显荒凉的土地上停下。放眼望去,大片平整出来的土地上,只有孤零零的几栋厂房,更多的还是长着荒草的闲置地块。
开发区管委会的主任指着那几栋厂房,如数家珍地介绍着是哪家知名企业,未来产值将达到多少。
孙厅长背着手,默默地走着,听着,不时蹲下身,抓起一把土看了看,或者走到路边,看着那些简陋的临时排水沟。
走到一片明显是刚推平不久、还裸露着黄土的地块时,他忽然停下来,指着地上一处用白灰画的线,问管委会主任:“这条线是什么意思?我记得规划图上,这里应该是绿化带吧?”
管委会主任脸色微变,支吾了一下才说:“孙厅长好眼力……这个,考虑到企业入驻后的实际需求,我们正在研究……是否可以将部分绿化用地调整为工业用地……”
“研究?”孙厅长眉头皱了起来,“土地规划是能随便‘研究’就调整的吗?审批程序走了吗?有没有上报省厅?”
一连串的问题,让那位主任额头冒汗,一时答不上来。
我心里暗暗咋舌,孙厅长这观察力也太敏锐了,连地上一条不起眼的灰线都能注意到背后可能存在的问题。
傍晚回到招待所,孙厅长让我把今天的调研记录初步整理一下。我正伏案疾书,他走了进来,拿起我记录的本子看了看。
“记录得还算详细。”他放下本子,语气依然平淡,“但要注意,不仅要记他们说了什么,更要记你没听到、但看到的东西。比如,下午那片闲置土地的面积,大概有多大?那几栋厂房的开工率,看起来怎么样?还有,开发区周边老百姓的房子,条件如何?这些,都是比汇报材料更真实的东西。”
我恍然大悟,连忙点头:“明白了,孙厅长,我以后注意。”
“晚上他们安排了便餐,你不用去了,自己在招待所吃点,继续整理资料。”孙厅长吩咐道,“明天我们去开发区附近的村子看看,听听老百姓怎么说。”
他说完便离开了。我看着他清瘦的背影,心里之前的忐忑,渐渐被一种混合着敬佩和压力的情绪取代。这位“孙大圣”,果然名不虚传。他的“细致”,不仅仅是对文字,更是对现实无孔不入的洞察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