第117章 周副秘书长的点拨

周副秘书长放下报告,摘下老花镜,揉了揉眉心,目光落在我身上,带着一种审视的意味,但并不让人感到压迫。

“这份报告,是你写的?”他开口问道,声音平缓。

“是的,秘书长。是我上次去清河县调研后写的。”我如实回答。

“嗯。”他点了点头,手指在报告封面上轻轻敲了敲,“报告我看了。写得……很详细,也很敢写。”

我的心提了起来。“很敢写”这三个字,是褒是贬?

他没有等我回应,继续问道:“里面提到的这些数据,比如农民负担占收入的比例,还有那个叫……狗娃的孩子辍学的情况,都核实过了吗?”

“核实过了!”我立刻挺直了腰板,语气肯定,“数据是我走访了三个行政村,抽样五十户农户后计算出来的。狗娃的情况也是我亲眼所见,还和他的父亲、村支书都核实过。”提到这些具体的情况,我的语气不由自主地带上了一丝激动。

周副秘书长静静地听着,脸上依旧看不出什么情绪变化。他沉吟了片刻,才缓缓说道:“基层的情况,确实比我们坐在办公室里想象的要复杂,也……要艰难得多。你能深入下去,看到这些问题,并且有勇气把它写出来,这一点,很好。”

我愣住了,几乎怀疑自己听错了。很好?张主任可是把这报告批得一无是处啊!

看到我脸上难以置信的表情,周副秘书长微微笑了笑,那笑容里带着一丝理解,也有一丝不易察觉的无奈:“怎么?觉得很意外?是不是有人告诉你,这种报告不合时宜,容易‘影响稳定’?”

我张了张嘴,不知道该不该把张主任的话说出来。

周副秘书长摆了摆手,似乎并不需要我的答案:“下面有下面的难处,有他们的考虑角度,这很正常。怕担责任,怕惹麻烦,多一事不如少一事,这种心态在很多地方都存在。”

他话锋一转,语气变得严肃起来:“但是,我们不能因为怕这怕那,就闭上眼睛,捂住耳朵!如果连真实情况都不敢面对,都不敢反映,那我们制定政策依据什么?靠想象吗?靠下面报上来那些四平八稳、歌功颂德的材料吗?”

他的声音不高,却带着一种不容置疑的力量,敲打在我的心上。我感到一股热流从心底涌起,鼻子有些发酸。这么多天来的委屈、迷茫和压抑,仿佛在这一刻找到了宣泄的出口。

这章没有结束,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!

“秘书长,我……”我的声音有些哽咽。

周副秘书长示意我平静,他重新拿起报告,翻到其中几页,指着上面我用红笔标出的、关于具体冲突案例和尖锐批评的部分:“不过,致远同志啊,有勇气,有责任心,是好事。但如何表达这份勇气和责任,同样需要智慧。”