内心两个声音在激烈争吵。一个说:“林致远,你寒窗苦读是为了什么?不是为了成为这种玩弄文字、粉饰太平的官僚!你要为民请命!”另一个声音,冷静而现实:“请命?你拿什么请?你只是一个刚毕业没多久的小科员,你的声音微乎其微。硬碰硬,除了头破血流,还能得到什么?先活下去,保住这个位置,才能做更多事。”
这种撕裂感,比连续熬夜写材料还要疲惫。
几天后,报告终于修改完成,成了一篇四平八稳,指出了几个不痛不痒的“现象”,提出了几条放之四海而皆准的“建议”的官样文章。我把这份“阉割”版的报告交给了张主任。
张主任扶了扶他的老花镜,快速浏览了一遍,脸上露出了满意的神色。“嗯,不错,致远这次下去,收获很大嘛。问题抓得准,建议也提得实。尤其是这个‘加强干群沟通’和‘探索乡村特色经济发展路径’的想法,很有见地。”
他拿起红笔,在报告标题旁刷刷写下几个字:“建议刊发《内部参考》(精简版)。”
《内部参考》是研究室向上级领导反映情况的主要渠道,分“完整版”和“精简版”。完整版通常直达少数核心领导,而精简版,流通范围更广,但也更……安全。
我看着他笔下的“精简版”三个字,心里最后一丝幻想也破灭了。我知道,这份被抽走了灵魂和骨血的报告,就算刊发出去,也如同石沉大海,再也激不起半点涟漪。
“辛苦了,致远。”张主任合上报告,语气和蔼,“这次调研,表现很好。沉下去了,了解了实际情况,这就很好。至于具体问题,要相信组织,相信当地的同志,会逐步解决的。改革嘛,总要有个过程。”
我低下头,唯唯称是。喉咙里像是堵了一团棉花,什么话也说不出来。
走出主任办公室,阳光透过走廊尽头的窗户照进来,在地上投下明晃晃的光斑。我却感觉不到丝毫暖意。这是我仕途生涯中,第一次真正意义上的妥协。没有想象中的激烈对抗,没有拍案而起的戏剧性场面,只是在无声无息中,我自己亲手,把理想的棱角磨平了一寸。
这种感觉,比挨一顿批评更让人难受。它无声无息,却深入骨髓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