第65章 老宅的红布包

丘雨接过铁皮盒,沉甸甸的,上面还带着淡淡的烟火味,是父亲身上的味道。她打开盒子,首先看到的是父亲的老花镜,镜片裂了道缝,镜腿用胶布缠着 —— 那是去年父亲看报纸时不小心摔的,他说 “还能用,不用换”。旁边是本翻烂的《三国演义》,书页上有很多密密麻麻的批注,是父亲的字迹,书里还夹着张丘雨小学时得的 “三好学生” 奖状,奖状的边角已经泛黄,却被保存得很好。

最底下,是张保险单,丘雨拿起来一看,受益人写着三个姑姑的名字,金额不多,刚好够买台洗衣机。“这是你爸十年前买的,他说怕自己走得早,给我们留个念想。” 张兰的声音有些发哑,“我昨天去保险公司问了,这钱能领出来,刚好给我们每家买台洗衣机,圆了你爸的心愿。” 她突然从兜里掏出个存折,塞到丘雨手里,“这是拆迁款扣掉你爸的医药费剩下的,你拿着,翻新老宅,按你喜欢的样子来,别委屈自己。”

丘雨捧着铁皮盒,走到父亲的遗像前。遗像里的父亲穿着件蓝色的中山装,笑得眼睛眯成了一条缝,那是他六十岁生日时拍的。她用软布轻轻擦着相框,突然发现相框后面夹着张纸条,是父亲的字迹,有些潦草,却很有力:

小主,

“给小雨:

拆迁款下来,先给你三个姑姑每家买台全自动洗衣机,她们这辈子省惯了,冬天洗衣服总用手搓,手指冻得通红,我看着心疼。剩下的钱,给小雨当嫁妆,买不买房子都行,她喜欢就好,别让她受委屈。

别告诉你姑姑们我惦记她们,免得她们又说我偏心,还得跟我拌嘴。她们三个,都是我最疼的妹妹,小雨是我最疼的闺女,你们好好的,我就放心了。”

纸条的边缘有明显的泪痕,晕开了 “心疼” 两个字,像父亲没说出口的叹息。丘雨突然想起,父亲的衣柜里,总挂着件蓝色的粗布工装,是二姑年轻时给他做的,袖口磨破了,他却总舍不得扔,说 “这衣服穿着舒服,暖和”。

“小雨,我们要走了。” 张敏站在门口,手里提着个行李袋,“你大姑家的儿子彩礼凑够了,我回去给他筹备婚礼,等他结婚,你一定要来。” 她顿了顿,从行李袋里掏出床棉被,“这是我给你缝的,棉花是新弹的,冬天盖着暖和,你一个人在外地,要照顾好自己。”

张丽把个布娃娃塞给丘雨,布娃娃的胳膊断了一条,用红线绑着,脸上的颜料也掉了不少,却是丘雨小时候最喜欢的。“这是你爸当年跑了三个集市给你买的,后来胳膊断了,他总说要给你修,却一直没来得及。” 张丽的声音有些哽咽,“现在我把它修好了,你留着,就当是你爸给你的念想。”

张兰没说话,只是帮丘雨把铁皮盒放到衣柜顶上,动作笨拙又小心,像在搬一件稀世珍宝。走到门口时,她突然转身,眼里带着些犹豫,然后慢慢说:“你爸的坟该培土了,等周末,我们一起去看看他,给他带点他爱吃的红烧肉。”

丘雨点了点头,看着三个姑姑的身影消失在巷口。她们走得很慢,时不时回头看,像舍不得离开家的孩子。邻居王婶凑过来,手里拿着个篮子,里面装着刚蒸好的馒头:“小雨,你姑姑们昨天吵到半夜,你二姑哭着说,当年你爸没借她钱,是因为他偷偷给你小姑父找了个老中医,花光了所有积蓄,还跟邻居借了钱,怕你二姑知道了心里难受,才一直没说。”

丘雨的目光落在老宅的院墙上,那里还画着她小时候量身高的记号,最高的一道是她十八岁那年画的,旁边写着 “小雨长大了”,字迹歪歪扭扭,是父亲的。阳光照在墙上,那些记号和字迹都显得格外温暖,像父亲的手,轻轻抚摸着她的头。

第五节:洗衣机里的阳光

三个月后,老宅的翻新工程终于完工。丘雨按照父亲的心愿,在客厅装了台大大的落地窗,阳光洒进来时,能照亮整个房间,暖洋洋的。她还在院子里种了棵老槐树,是从二姑家移栽过来的,她说 “等槐树开花了,就能像小时候一样,摘槐花做饼吃”。

三个姑姑来暖房那天,天气格外好,阳光明媚,万里无云。她们每人都带来了礼物:张敏带来了自己织的桌布,上面绣着向日葵,说 “向日葵象征着阳光,给你家添点喜气”;张丽带来了一篮子自己种的蔬菜,有黄瓜、西红柿、茄子,说 “都是无公害的,给你做顿家常菜”;张兰扛来台跑步机,气喘吁吁地说 “你总说没时间锻炼,在家里就能跑,方便”。

“洗衣机买了吗?” 丘雨笑着问,手里端着刚泡好的茶,递给三个姑姑。

张兰的脸突然红了,有些不好意思地说:“买了,全自动的,昨天试了试,洗得可干净了,还不用手拧,省了不少劲。” 她掏出手机,给丘雨看照片,照片里的洗衣机是白色的,上面放着盆绿萝,是她从老宅移过去的,“我把绿萝放上面,又好看,又能净化空气。”

张敏指着墙上的照片墙,笑着说:“小雨,你看这张,你爸抱着你,我们三个在后面做鬼脸,还是你十岁生日那天拍的,我一直存着,昨天特意洗出来的。” 照片里的阳光金灿灿的,照在每个人的笑脸上,显得格外温馨。

午饭时,张丽突然从包里掏出个相机,递给丘雨:“小雨,这是我们三个凑钱给你买的,你不是喜欢拍照吗?以后走到哪儿,都能把好看的风景拍下来。” 相机是最新款的,镜头上还贴着层保护膜,“我们问了店员,说这款相机拍出来的照片特别清晰。”

丘雨接过相机,心里暖暖的。她举起相机,对着三个姑姑按下快门。张敏正给张兰夹菜,张丽在给大家盛汤,阳光透过落地窗,在她们身上镀上一层金边,像一幅温暖的油画。照片拍出来,效果很好,每个人的脸上都带着笑容,眼里满是幸福。

饭后,丘雨带着三个姑姑去父亲的墓地。她把新拍的照片打印出来,放在墓碑前,旁边还摆着台小小的洗衣机模型,是她用黏土捏的,上面还写着 “全自动” 三个字。“爸,你看,姑姑们都买洗衣机了,全自动的,冬天洗衣服再也不用冻手了。” 丘雨蹲在墓碑前,轻轻擦拭着墓碑上的照片,“我把老宅翻新了,装了落地窗,阳光能照进客厅,特别暖和,你说过我肯定喜欢的。”

小主,

张兰突然蹲下来,把一块干净的布铺在墓碑上,然后从包里掏出个饭盒,里面是刚做好的红烧肉,香气扑鼻。“哥,这是你爱吃的红烧肉,我按照你教我的方法做的,你尝尝。” 她的手指在冰冷的石碑上轻轻划着,“以前是我不对,你别往心里去,以后我们会好好照顾小雨,让她开开心心的。”

风吹过墓地的松柏,发出 “沙沙” 的响声,像父亲在笑。丘雨看着三个姑姑的背影,突然明白,亲情就像老宅的地基,就算表面裂了缝,底下的泥土也紧紧连在一起,只要肯用心浇灌,总有一天会开出美丽的花。

回去的路上,张丽指着路边的槐花树,笑着说:“等明年槐花开了,我们来摘槐花,给你做槐花饼,跟小时候一样,你爸做的槐花饼最好吃了。” 张敏点了点头,说 “到时候我再给你缝件新棉袄,冬天穿暖和”。张兰哼了一声,说 “谁要给你做槐花饼,不过…… 你要是想吃,我可以试试”,脚步却放慢了,等着落在后面的丘雨跟上来。

阳光穿过树枝,在地上投下斑驳的影子,像无数个跳动的音符。丘雨知道,父亲留下的不只是老宅子和拆迁款,还有这份打不散、吵不离的亲情。这份亲情,就像洗衣机里的泡沫,看似脆弱,却能把生活的脏污都洗净,留下温暖的底色,像阳光一样,照亮她以后的路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