第69章 楼道里的光

陈慧把布包小心翼翼地放回原处,突然想起上周在商场看到的招聘启事 —— 深圳的一家服装公司招仓库管理员,月薪三千,包吃住,还能解决子女入学问题。她赶紧掏出纸笔,凭着记忆写下公司地址和联系电话:“王奶奶,我帮您写封信吧,就说您想他了,问问他过得好不好,别的啥也不说,行不?”

小主,

那天晚上,陈慧在昏黄的灯光下写信,丈夫凑过来看了一眼,皱着眉说:“你真要帮她?咱自家的事都一团糟,哪还有心思管别人。” 她的笔尖顿了顿,墨水在纸上洇出一个黑团:“妈说过,帮人就是帮自己,指不定哪天咱也有需要别人帮忙的时候。”

第三节:仓库里的暖意

陈慧接到深圳打来的电话时,正在给明明缝书包带 —— 书包带被磨断了,她舍不得买新的,就用家里的旧布条接起来。电话那头,王奶奶的儿子王建军笑得爽朗:“陈姐,我妈把你的事都告诉我了,你真是个好人!我们公司仓库正好缺个负责人,月薪五千,还能给明明找一所好学校,你快来深圳吧!”

丈夫在旁边急得直搓手,抢过电话就要问,被陈慧拦住了。“这不会是骗子吧?哪有天上掉馅饼的事!” 丈夫的声音里满是担忧。陈慧却想起王奶奶转交的回信,信封上的邮票盖着深圳的邮戳,背面画着一个小小的太阳图案,和王奶奶织的毛衣上的图案一模一样。她心里一暖,对着电话说:“王总,谢谢您,我这就收拾东西过去。”

去深圳的火车上,陈慧把王奶奶塞给她的腌菜坛子抱在怀里,玻璃罐碰撞的声响像一串轻快的风铃。仓库在郊区的工业园里,占地两千多平米,王建军穿着工装裤来接她,手里的平板电脑上正播放着王奶奶的视频,老人坐在陈慧打扫过的楼道里,对着镜头笑得合不拢嘴:“建军,你得好好待陈丫头,她是咱家的恩人,比亲闺女还亲。”

仓库的工作比陈慧想象的复杂得多。上万件衣服堆在货架上,款式、颜色、尺码五花八门,盘点时她总把数字弄混,会计小李背地里跟同事说:“这农村妇女怕是干不长,连 Excel 表格都不会用。” 但陈慧有自己的笨办法 —— 她把每件衣服的款式、颜色、尺码都记在笔记本上,标上对应的货架区域,晚上别人都下班了,她还在库房里转悠,嘴里念叨着 “红色连衣裙在 A 区第三排,蓝色牛仔裤在 B 区货架顶层,白色 T 恤在 C 区底层”,像在背课文一样。

有天深夜,仓库的消防栓突然爆裂,冰冷的水顺着货架流下来,眼看就要淹到刚到货的新款羽绒服。陈慧来不及多想,抱起衣服就往高处挪,羽绒服又轻又蓬松,抱不了几件就得跑一趟,她的裤腿很快就湿透了,冻得直打哆嗦。小李带着同事赶来时,看见她跪在水里,把最后一箱衣服顶在肩上,脸上满是水珠,不知道是汗水还是泪水,却笑着说:“还好没湿多少,能卖个好价钱。”

“陈姐,我服了。” 第二天一早,小李递来一杯热豆浆,不好意思地挠挠头,“王总说让你当仓库主管,以后我给你当副手,你指哪我打哪!” 他指着墙上的考勤表,陈慧的名字后面全是红勾,三个月来没请过一天假,连周末都在库房里整理货位,把原本杂乱的仓库收拾得井井有条。

陈慧给家里打电话时,明明在那头兴奋地喊:“妈,老师夸我作文写得好,题目是《楼道里的光》,写的就是你每天凌晨扫地的事,老师说这是最温暖的文章!” 她的眼泪突然掉在电话上,沾湿了 “深圳” 两个字,心里却像被暖流灌满,比喝了蜜还甜。

第四节:病床上的援手

明明被查出白血病那天,陈慧正在仓库核对订单。医生的话像一块冰砸在她心上,让她瞬间浑身冰凉:“孩子需要骨髓移植,手术费至少三十万,还得尽快找到合适的配型。” 她失魂落魄地走出医院,刚拿出手机想给丈夫打电话,王建军就开车赶来了,把一张银行卡塞给她:“陈姐,这是五十万,你先拿去给孩子治病,不够我再想办法,千万别耽误了病情。”

陈慧把银行卡推回去,手指在明明的病历本上抠出浅浅的痕迹,声音沙哑:“王总,您帮我的已经够多了,这份工作、明明的学校,都是您给的,这钱我不能要。” 她想起老家楼道里的李婶,想起帮张老师找到的流浪猫,想起那些被她顺手帮助过的人,突然觉得自己不该再麻烦别人,不能把所有的压力都推给王建军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