回到出租屋,她翻出一个旧铁皮盒,里面全是皱巴巴的欠条 —— 有帮王奶奶垫付的医药费单据,有给邻居张老师修水管的工钱欠条,有替单亲妈妈李娟交房租的收据,每张纸条上都写着 “欠陈慧 XX 元”,却从来没跟他们要过。丈夫叹着气,坐在床边默默抽烟:“现在知道傻了吧?当初把这些钱要回来,也能凑点手术费。”
第二天一早,陈慧提着保温桶去医院给明明送饭,刚走到病房门口,就愣住了 —— 病房里挤满了人。李娟抱着刚会走路的孩子,手里攥着一个布包,布包里是一沓零钱:“陈姐,这是我摆地摊攒的八千块,虽然不多,但也是我的心意,您别嫌少。” 张老师提着水果篮,身后跟着一个穿白大褂的年轻人:“这是我儿子,在这家医院当护士,他说能帮明明联系最好的骨髓移植专家,还能申请医院的救助基金。”
小主,
最让她惊讶的是那个曾被她救过的年轻人小宇,他举着一个募捐箱,眼睛红红的:“陈姐,我把您当年救我的事发到网上了,网友们都很感动,捐了五万多块,都是干净钱,您放心用!” 三年前,小宇在楼道里煤气中毒,是陈慧闻到煤气味后破门而入,把他拖出来送到医院,还垫了两千块抢救费。
王建军也来了,这次没带银行卡,而是拿着一份骨髓配型报告,脸上带着笑容:“陈姐,好消息!我和明明的骨髓配型成功了!手术费你别担心,公司会承担,你啥也别想,就安心照顾孩子,有我在呢!” 他指着病房外的人,声音哽咽:“这些都是被你帮过的人吧?你看,善良这东西,就像一颗种子,你种下去,总会发芽,总会长成参天大树,反过来庇护你。”
陈慧看着窗外的阳光透过玻璃照进来,落在明明的病床上,也落在每个人的脸上,突然明白母亲说的 “帮人就是帮自己” 是什么意思。那些她没放在心上的举手之劳,那些被她遗忘的微小善意,此刻正像无数双手,托着她和明明走过最难的路,让她在绝望中看到了希望。
第五节:传递的温度
明明的手术很成功。出院那天,阳光明媚,陈慧带着他去了王建军的公司。仓库里一片忙碌,员工们正在给山区的孩子打包捐赠的衣服,每件衣服上都缝着一个小布条,上面写着 “祝你温暖”。小李举着一件粉色的小棉袄走过来,笑着说:“陈姐,这是您教我们的,每月捐出一批库存衣服,既能帮助有需要的人,又能清理库存,一举两得。现在大家都养成习惯了,每次打包都特别用心。”
王奶奶从老家赶来了,拄着拐杖在仓库里转悠,看见衣服上的小布条,突然笑了:“这像我给建军织的毛衣,针脚里都是心意。” 她拉着陈慧的手,把一个玉镯塞到她手里,玉镯有些陈旧,却透着温润的光泽:“这是我婆婆传下来的,不值啥大钱,但能保平安,你戴着,就当是我给你和明明的祝福。”
陈慧把玉镯戴在手上,冰凉的玉石贴着皮肤,却慢慢暖了起来,仿佛有温度在里面流动。她想起刚到深圳时,王建军说 “你对我妈好,我就得对你好”;想起小李说 “跟着你干活踏实,心里亮堂”;想起小宇说 “等我有能力了,也要像你一样,帮更多需要帮助的人”。原来,温暖真的是可以传递的,你给别人一份暖,别人会把这份暖传递下去,最后又回到你身上。
今年冬天,深圳下了一场罕见的雪。陈慧带着明明在小区里扫雪,孩子的小手冻得通红,却笑得格外开心:“妈,你看这雪多像棉花,盖在草地上肯定很暖和。我们把雪扫干净,别人走路就不滑了。” 远处,王建军正带着公司员工给流浪者送棉衣和热粥;李娟的地摊上摆着一口大锅,里面熬着热乎的姜茶,免费给路人喝;张老师带着学生们在小区里铲雪,孩子们的笑声像银铃一样清脆。
陈慧的手机响了,是老家的邻居打来的:“陈姐,告诉你个好消息!咱们那栋老楼要翻新了,楼道重新刷了漆,还装了新的路灯,晚上亮堂堂的!大家都说这是你的功劳,要不是你当年天天打扫,大家也不会这么爱护楼道。” 她望着窗外飘落的雪花,突然明白,所谓的好运,不过是把温暖递给别人时,不小心暖了自己;所谓的福报,不过是帮人铺路时,自己也走得更稳更顺。
就像那把磨破的扫帚,扫净了别人脚下的灰尘,也扫亮了自己前行的路;就像楼道里的光,照亮了别人回家的方向,也照亮了自己的人生。这份温暖,会一直传递下去,像永不熄灭的灯,在每个人心里亮着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