赵秀清的手指在 “颈椎曲度正常” 那行字上划着,想起以前总贴在脖子上的膏药,上班时批改作业久了,脖子疼得转都转不动,现在每天抱孩子、做家务,一会儿弯腰一会儿起身,脖子反而灵活多了。小雅心疼她,给她买了台按摩椅,说 “妈辛苦了,累了就按摩会儿”,可她更爱坐在小凳子上,看小孙女啃脚丫,听大孙子讲幼儿园的趣事 —— 按摩椅再舒服,也接不住孩子递来的糖果,也听不见孩子奶声奶气的 “奶奶”。
有天去菜场,遇见同小区的张阿姨,推着轮椅上的老伴慢慢走,寒风把两人的头发都吹白了。“老赵,你可真福气,俩孙子多可爱,还能帮衬着带带。” 张阿姨的鬓角结着冰碴,说话时哈出白气,“我家老李这病,拖累得我哪也去不了,连公园都少去,更别说旅游了。” 轮椅上的老人突然抓住赵秀清的手,含糊地说:“孩子…… 好…… 有孩子…… 好……”
赵秀清的眼眶突然热了,赶紧别过头擦了擦。她想起孙敏的视频里,总说 “一个人旅行自由,没人管着”,却从没提过她老伴早逝,儿子在国外定居,过年都是一个人吃速冻饺子。上周视频时,孙敏的声音有点哑,说 “在香格里拉感冒了,没人给倒水,只能自己扛着”,镜头扫过床头柜,孤零零的保温杯看着有点可怜,不像她家里,到处都是孩子的玩具和笑声。
“奶奶,老师说要做元宵节灯笼,您教我好不好?” 大孙子举着红纸跑回家时,赵秀清正在腌腊八蒜,玻璃罐里的蒜瓣渐渐变绿,像一颗颗攒起来的日子,透着股新鲜劲。她教孩子把红纸折成兔子的样子,小孙女在旁边撕彩纸,碎纸片撒了一地,像落了场粉色的雪,两人笑得前仰后合,连小雅都被吸引过来,一起动手做灯笼。
旅游攻略被翻出来垫在灯笼底下,喀纳斯的星空照片上,不知何时被小孙女按了个手印,像颗突然出现的星星,歪歪扭扭的,却格外显眼。赵秀清的手指在印子上划着,突然觉得这比任何风景照都珍贵 —— 那是独属于她的,别人抢不走的印记,是她这段日子里最真实的 “风景”。
第五节:画笔下的三亚
大孙子的小学录取通知书寄来那天,赵秀清正在给小孙女喂辅食。孩子的勺子在碗里搅出黄澄澄的南瓜小米泥,香气飘满了厨房,比旅游攻略里的海南椰子饭还香。小孙女张着嘴 “啊 ——”,像只待哺的小鸟,吃得满脸都是,赵秀清笑着给她擦嘴,心里甜滋滋的。
“奶奶!我考上重点小学了!” 大孙子举着录取通知书在客厅里转圈,校服的衣角扫过茶几,带起的风掀开了压在下面的旅游攻略。三亚的碧海蓝天露出来,旁边的铅笔字被岁月磨得浅了,依稀能看出 “等小的会走路再去”“等大的上小学再去” 的痕迹,像串没说完的心事。
“奶奶,你想去三亚吗?” 大孙子突然停下脚步,指着照片上的沙滩,眼睛亮晶晶的,“等我放暑假,让爸爸带我们一起去!我想去捡贝壳,给奶奶串个手链!” 小孙女在怀里跟着点头,嘴里的辅食喷了赵秀清一脸,像场带着奶香味的雨,逗得大家都笑了。
赵秀清的手指在孩子们的头顶揉了揉,突然想起老伴临终前的话:“享福不是去多少地方,看多少风景,是心里踏实,有人牵挂。” 她把旅游攻略重新压在相册下,上面盖着大孙子画的全家福 —— 五个圆脑袋挤在一起,她的头顶被涂成金色,旁边歪歪扭扭写着一行字:“奶奶的幸福,就是我们一家人在一起。”
老年大学的微信群里,孙敏发了张在西双版纳拍的照片,她站在大象旁边,笑得眼角的皱纹堆成了花,手里还拿着串香蕉。赵秀清给她点了个赞,评论:“等你回来,我请你吃我做的南瓜小米泥,比你吃的椰子饭还甜!再给你看看我家俩宝贝的照片,比大象还可爱!”
傍晚的霞光透过窗户,在地板上投下长长的影子。赵秀清看着大孙子在书桌前写作业,小孙女在旁边搭积木,突然明白:所谓的 “身在福中不知福”,不过是把幸福的模样想窄了。年轻时以为的放飞自我,是背着包去看遍世界的风景;到老了才懂得,最动人的风景,是厨房里飘出的饭菜香,是孩子睡梦中的呢喃,是那些被琐碎日子包裹着的、沉甸甸的爱 —— 这些风景,比任何名山大川都更暖,更让人舍不得。
大孙子突然举着蜡笔跑过来,纸上画着片蓝色的海,沙滩上有五个手拉手的小人,最前面的小人头顶顶着金色的太阳。“奶奶你看!这是我们一起去三亚啦!” 他的小手指点着最前面的人,“这个是奶奶,我们都陪着奶奶!”
赵秀清把画贴在冰箱上,刚好盖住了那张泛黄的旅游攻略。窗外的月亮升起来,照着窗台上老伴捡的贝壳,里面仿佛还藏着十年前的海浪声。她知道,就算永远去不了三亚也没关系 —— 此刻被孩子们需要的感觉,被家人围绕的温暖,就是最好的 “放飞自我”,是她这辈子最珍贵的 “旅行攻略”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