第90章 馒头引发的缘分

王清的笑声在走廊里撞出回音,惊得护士手里的暖水瓶差点脱手。他想起林艳怀孕时总念叨:“要是生个闺女,就教她揉馒头,要揉得小巧玲珑,跟旺仔小馒头似的;要是生个小子,就教他修水管,要修得稳稳当当,跟你似的靠谱。” 当时他正给她削苹果,果皮连成条不断的线,像在编织某种圆满的预兆,他还开玩笑说:“要是生个龙凤胎,正好一个揉馒头,一个修水管,咱家日子就更红火了。”

婴儿的哭声在午后突然炸响,响亮得能穿透整个走廊。王清的旺仔小馒头刚摆到第 28 颗,听见哭声的瞬间,他猛地站起来,差点把摆好的馒头踢散。护士抱着襁褓出来,笑着说 “母子平安,是个大胖小子,七斤二两呢”,他凑过去看,婴儿的小脸皱巴巴的,像刚揉好的面团,突然想起林艳刚怀孕时,他趴在她肚子上听胎动,说 “这动静,跟揉馒头时面团发酵的动静一模一样,咕噜咕噜的”。

林艳的病床前,王清把旺仔小馒头撒在被单上,逗得刚出生的儿子直咂嘴,小舌头伸出来,想舔馒头。“你看他这小拳头,” 林艳的手指轻轻在婴儿的手背上划着,动作温柔得像在揉面团,“跟你当初捏馒头的手一模一样,肉乎乎的,还挺有劲儿。” 她的目光落在王清的胳膊上,那里新添了道疤 —— 是上个月为了赶回来给她买老面馒头,骑自行车时被石头绊倒蹭的,现在还留着浅褐色的印。

“妈刚才打电话说,这孩子随你,” 王清小心翼翼地把儿子抱起来,动作笨得像在修复杂的水管,生怕把孩子摔了,“看着结实,心眼实,哭起来都跟你蒸馒头时的动静似的, loud 得很。” 他的鼻尖轻轻蹭着婴儿的头发,闻到股淡淡的奶香味,突然想起相亲那天在馒头铺,张阿姨说的 “过日子就像揉馒头,水多了加面,面多了加水,总能揉出合适的”,现在才明白,那些看似不匹配的棱角,早被日子磨成了最契合的弧度,就像他和林艳,一个糙手糙脚的水电工,一个心灵手巧的馒头姑娘,却把日子过得比糖包还甜。

第五节:馒头香里的岁月

儿子三岁那年的全家福,背景是巷口的 “艳艳馒头坊”。林艳抱着孩子站在中间,孩子手里攥着个旺仔造型的馒头,笑得露出两颗小虎牙;王清的手里拎着两袋馒头,一袋老面的给镜头外的丈母娘,一袋旺仔的塞进儿子嘴里,一家三口的笑在阳光下泛着光,像刚出锅的馒头,热气腾腾的,满是烟火气。

当初介绍相亲的张阿姨拄着拐杖路过,看见他们在给馒头铺的招牌刷漆,新写的 “艳艳馒头坊” 五个字歪歪扭扭的,是王清用左手写的 —— 他的右手在上个月修高压电时被电伤了,还没完全好,林艳就每天把馒头揉好,让他用左手捏形状,说 “这样的馒头才有咱家的味道,别人想学都学不来”。

“你看这孩子,” 张阿姨的手指在胖小子的脸上轻轻划着,逗得孩子咯咯笑,“跟他爸一样壮实,随他妈…… 心灵手巧,才三岁就会揉小面团了!上次来买馒头,看见他蹲在柜台后,把面团捏成小兔子,比你妈我蒸的还像模像样。” 张阿姨说着,从口袋里掏出颗水果糖塞给孩子,“跟你爸妈一样,都是实在人,这馒头坊的生意能火,全靠你们这股子实诚劲儿。”

林艳笑着把刚蒸好的红糖馒头递过去:“阿姨您尝尝,新换的老面引子,比以前更暄乎。” 王清则蹲下来,帮儿子把捏歪的馒头兔子调整耳朵,指尖沾着面粉,在孩子脸上蹭出个白印:“咱儿子以后就是馒头坊的‘首席试吃官’,不好吃的馒头,咱绝不卖。”

本小章还未完,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精彩内容!

孩子举着歪歪扭扭的面兔子,奶声奶气地喊:“爸爸,我要给李奶奶送馒头!李奶奶说我捏的兔子好看!” 王清把孩子抱起来,往自行车后座放:“走!咱先给李奶奶送刚出锅的热馒头,再去给你姥姥送旺仔小馒头,让姥姥也尝尝咱儿子的手艺。”

自行车铃又在巷子里响起来,这次多了孩子清脆的笑声,和 “李奶奶我来送馒头啦” 的喊声。林艳站在馒头坊门口,看着父子俩的背影,手里还攥着块没揉完的面团,阳光洒在她身上,把面粉照得像金粉。蒸笼里飘出的热气裹着馒头香,漫过整条巷子,连路过的小猫都忍不住停下脚步,蹲在门口喵喵叫,像是在讨口馒头吃。

有次老主顾赵婶来买馒头,看着柜台后帮林艳递馒头的孩子,突然笑着说:“以前我还担心你俩日子过不好,现在看,比谁过得都红火。” 林艳递过去袋热馒头,笑着说:“过日子就跟揉馒头似的,只要用心揉,再硬的面团也能揉软,再淡的日子也能揉出甜。” 赵婶接过馒头,咬了一口,甜津津的红糖汁在嘴里散开,忍不住点头:“是这个理,你这馒头里,藏着过日子的窍门呢。”

傍晚收摊时,王清把孩子放在膝盖上,帮林艳收拾蒸笼。孩子手里拿着个特制的馒头 —— 一半是老面馒头的扎实,一半是旺仔小馒头的小巧,是林艳特意为他做的。“等咱儿子再大点,” 王清摸着孩子的头,对林艳说,“咱就教他揉老面馒头,再教他认水管零件,让他知道,不管是揉馒头还是修水管,都得实实在在,不能偷工减料。”

林艳靠在王清肩上,看着夕阳把馒头坊的招牌染成金色,心里像揣了个热馒头,暖得发烫。她想起相亲那天在馒头铺的坦白,想起洞房夜的乌龙,想起这些年一起揉馒头、修水管的日子,突然觉得,当初那袋引发缘分的馒头,不是巧合,而是日子最好的馈赠 —— 它让两个看似不搭的人,在烟火气里找到了最契合的相处方式,把 “胸小” 的自卑、“嘴笨” 的窘迫,都揉进了热腾腾的馒头里,变成了岁月里最甜的滋味。

现在的 “艳艳馒头坊”,每天早上还是会摆着两笼馒头,一笼老面的,一笼旺仔造型的。路过的人总会说:“这馒头坊的馒头,吃着比别家的香,因为里面藏着两口子的心意呢。” 而王清和林艳,还是会在收摊后,带着孩子,骑着载着馒头的自行车,在巷子里叮当作响,把热乎的馒头和日子的甜,送到每个熟悉的街坊手里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