第124章 健身卡里的泡沫

众人分工合作,张姐负责联系媒体,赵大爷整理银行流水,刘贵跟着小钱去经侦队报案。接待他们的警官翻着证据,突然指着王涛的假身份证:“这照片有点眼熟。” 他调出另一个案子的卷宗,“去年有个教育机构诈骗案,法人叫张强,长相跟他一模一样。”

真相像剥洋葱,一层层露出来。王涛的真名叫张强,三年前就在邻市搞过 “教育预付卡” 诈骗,被判缓刑后改头换面,又干起了老本行。珠海的房子确实在他名下,但早就抵押给银行了。

“他把钱转移到境外了。” 警官的手指在外汇记录上敲着,“光今年就往澳门转了 17 笔,合计 200 多万。” 他看着刘贵,“这类案子最难追赃,你们要有心理准备。”

刘贵走出警局时,寒风卷着落叶打在脸上。建材店的老伙计打来电话,说那批降价的钢筋被人抢光了,现在涨了三成。他突然笑了,笑得眼泪都出来了 —— 要是没买那 30 张卡,现在能多进多少货。

媒体报道后,越来越多的受害者联系他们,人数很快突破一百。电视台的记者跟着他们去健身房拍摄,镜头里的器材残骸和散落的金卡,像个巨大的讽刺。“这些所谓的返利,” 记者对着镜头说,“本质上是用新会员的钱补旧会员的窟窿,典型的庞氏骗局。”

直播弹幕里骂声一片,有人说 “活该,贪便宜”,也有人分享自己被套路的经历。刘贵看着屏幕,突然对着镜头鞠了一躬:“我不是想博同情,就是想告诉大家,天下没有免费的午餐。以后听到‘稳赚不赔’,赶紧跑。”

这章没有结束,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!

第五节:卡背面的醒悟

立春那天,法院的传票寄到了建材店。张强(王涛)在珠海被捕,虽然赃款大多追不回,但总算让他受到了法律的制裁。刘贵把 30 张金卡装进纸箱,准备送到派出所当证物。

张姐和赵大爷来送别的,三人站在健身房的废墟前,看着工人拆除招牌。“听说张强被判了八年。” 张姐的声音很轻,“我们的钱,能回来三成。”

“够了。” 赵大爷摸出张普通健身卡,“我在社区健身房办的,一年才 600 块,练得挺好。” 他笑了笑,“以前总想着占便宜,忘了健身本来是为了啥。”

刘贵的手指在金卡背面摩挲,突然发现角落里有行极小的字,是用指甲刻的:“别信。” 他想起签合同时,李娜的指甲在卡上划了很久,当时以为是无意,现在想来,或许是良心未泯的提醒。

建材店的生意渐渐好起来,刘贵把追回的钱进了批环保建材,生意比以前还好。他每天早上绕着市场跑三圈,晚上在仓库做俯卧撑,半年瘦了 20 斤,体检报告上的红灯灭了一半。

有天进货时,刘贵在批发市场看见张扬,穿着保安服在看大门。对方看见他,头埋得很低。刘贵走过去,递给他瓶水:“以后好好干吧,别再骗人了。”

张扬的喉结动了动:“哥,其实我也是受害者,被张强欠了三个月工资。” 他抹了把脸,“那时候总想着多赚钱,忘了踏实最要紧。”

刘贵把最后一张金卡留在了店里,装裱起来挂在墙上,旁边写着:“健身是为了健康,不是为了赚钱。生活也一样。” 来进货的客户总爱问这卡的来历,他就把自己的故事讲一遍,末了加句:“听到‘稳赚不赔’就跑,准没错。”

清明的雨洗绿了建材市场的柳树。刘贵站在体重秤上,看着指针回到正常范围,突然觉得那些失去的钱,换来了更宝贵的东西 —— 清醒的头脑和踏实的生活。他掏出手机,给妻子发了条消息:“晚上去社区健身房,陪我练会儿?”

窗外的阳光穿过玻璃,照在那张装裱的金卡上,反射出微弱的光。刘贵知道,生活里没有捷径,就像健身没有速成,所有的泡沫都会破灭,只有踩在地上的脚印,才是真实的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