第130章 院墙下的辣椒

板车在雪地里 “咯吱咯吱” 响,像要散架似的,刘青山弓着腰,脚步踩在雪地里,留下深深的脚印。他突然开口,声音混着风声飘过来:“当年我在部队当卫生员,有次演习,战友被毒蛇咬了,我一时慌了神,没及时注射血清,他就……” 他顿了顿,声音有点哽咽,“从那以后,我就发誓,能多学一点急救知识,就能多救一个人。退伍后我就翻遍了所有能找到的医书,还去县医院跟张医生学了半年。”

我们赶到王小贩家时,产妇已经疼得没力气喊了,脸色惨白,嘴唇干裂。刘青山把红布包里的东西倒出来:碘伏、纱布、止血带、消毒剪刀,还有本翻烂的《农村急救手册》,书页都卷了边。“王小贩,按住你媳妇的腿!” 他声音果断,带着不容置疑的力量,“我给县医院打电话,让他们派救护车走小路,咱们先稳住情况!”

我举着手机照亮,看见他用酒精棉仔细擦着剪刀,手稳得像没抖过,额头上却渗着冷汗。“别怕,” 他对产妇说,声音温柔得能化雪,“救护车还有半小时就到,咱们再坚持一下,孩子马上就出来了。” 他的声音里有种让人踏实的力量,比那些 “法术” 管用多了。

孩子出生在救护车进村的那一刻,是个八斤重的大胖小子,哭声洪亮得能穿透雪幕。王小贩抱着孩子,眼泪 “吧嗒吧嗒” 往下掉,突然 “扑通” 一声给刘青山跪下,雪粒子打在他背上,簌簌往下落:“叔,以前是我混蛋,不该跟你对着干,还说你装神弄鬼…… 你是我们家的救命恩人!” 刘青山赶紧把他拉起来,拍掉他膝盖上的雪:“别这样,都是应该的,快去看看你媳妇。”

回程的路上,雪停了,月亮从云层里钻出来,照亮了小路。王小贩突然说:“叔,你家园子墙底下的辣椒,是你提前从集上买我的吧?我后来去看,你篱笆上的辣椒根本没那么多。” 刘青山笑了笑,没承认也没否认,眼尾的疤在月光下显得格外柔和。

我突然想起支教第一天,校长老李头跟我说的话:“那年山洪暴发,村里的路被冲断了,老刘背着炸药包去炸山开渠,被石头砸伤了头,醒来后就说自己能作法了。其实啊,他是怕乡亲们慌,故意编的法子,让大家有个念想。” 我看着刘青山眼尾的疤,突然明白,那不是普通的伤疤,是他为村子挺身而出的勋章,是村民们心里的碑。

第五节:红纸上的药方

清明的雨淅淅沥沥,打湿了青石村的新柏油路,县医院的救护车第一次直接开到了村口,穿着白大褂的医生们提着药箱,挨家挨户给老人孩子体检。刘青山站在老槐树下,看着医生给李奶奶量血压,嘴角的笑比雨后的阳光还暖。

“小神仙,你这‘法术’不灵了?” 二婶子提着一篮鸡蛋,打趣道,语气里满是亲昵,“现在大家都找专业医生,没人找你作法咯!” 自从县里派来驻村医生,还建了村卫生室,刘青山的 “生意” 就淡了,正午的纸团再也没出现过,他倒乐得清闲,每天在园子里种草药,偶尔帮驻村医生给乡亲们讲解用药常识。

刘青山没接话,从怀里摸出张红纸,上面用毛笔写着工整的药方,墨迹乌黑发亮。“这是治关节疼的,” 他递给张寡妇,语气认真,“张医生说用艾叶和生姜煮水熏,再配上热敷,比我那纸团管用,还没副作用。” 张寡妇接过红纸,笑着说:“还是小神仙贴心,连药方都写好了,比医生还周到。”

我收拾行李准备回城时,刘青山来送我。他怀里揣着个布包,打开一看,是本崭新的《农村常见病防治手册》,里面夹着张老照片:年轻的他穿着军装,胸前挂着军功章,眼神明亮,眼尾还没有那道疤。“这是我在部队学的急救知识,” 他声音有点涩,手指摩挲着照片,“以前村里医疗条件差,乡亲们怕去医院,也没钱去,我就编了那些法子,让大家能信我,敢让我治。其实我哪是什么神仙,就是想多帮大家一把。”

村口的集市上,王小贩的辣椒摊前挂着块木牌子,上面写着 “微辣不烧心,可试吃,不好吃不要钱”。他看见我们,麻利地往刘青山手里塞了袋新摘的辣椒:“叔,这是我改良的品种,不烧心还下饭,你带回去尝尝。” 刘青山家园子墙下的辣椒早就没了,换成了一排整齐的药箱,里面放着驻村医生留下的常用药,还有刘青山自己种的草药,贴着标签,写着功效和用法。

离开那天,我看见刘青山蹲在老槐树下,教孩子们认草药。他指着一丛马齿苋说:“这叫马齿苋,能治湿疹,但要是长了水痘、麻疹,可不能用这个,得去医院找医生,知道吗?” 阳光透过树叶的缝隙照下来,落在他眼尾的疤上,像道金色的线,温柔又耀眼。

车开出青石村时,后视镜里的老槐树越来越小,刘青山的身影也渐渐模糊。我突然懂得,村民们心里的 “小神仙”,从来不是会作法的奇人,而是那个在医疗条件落后、乡亲们无助时,敢站出来说 “我能试试” 的普通人;是那个把急救知识藏在 “纸团”“符咒” 里,让大家敢相信、有希望的善良人;是那个哪怕自己只有三分能力,也愿意拼尽全力,给别人七分依靠的担当者。

就像院墙下的辣椒,看似是神秘的 “法术道具”,其实是普通人在难处里互相帮衬的智慧;那些纸团、符咒、草药膏,不过是给恐惧找个出口,给希望搭个架子。而真正的神奇,从来不是超自然的力量,是有人愿意把自己活成别人的光,哪怕只是一点微弱的、笨拙的光,也要在黑暗里照亮别人的路。

青石村的院墙下,辣椒谢了又红,而刘青山的善良和担当,就像那些红辣椒一样,扎根在乡亲们心里,热辣辣、暖洋洋,永远不会褪色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