3. **榆钱儿美食:**
* **榆钱儿窝头:** 做法和槐花窝头类似,将洗净的榆钱儿拌入红薯面、玉米面的混合粉中,加水和盐,团成窝头蒸熟。蒸好的窝头呈现出一种朴实的深绿色,带着榆钱儿特有的草木清香,口感比槐花窝头更粗粝些,但饱腹感强。
* **蒸榆钱儿:** 这是最简单的吃法。将洗净沥干的榆钱儿直接拌入少量玉米面或红薯面(起到粘连和吸收水汽的作用),撒上一点盐,搅拌均匀。然后平铺在垫了笼布的笼屉上,上锅蒸熟。蒸好的榆钱儿保持着嫩绿的颜色,松散地粘连在一起,散发着最原始的清香。可以直接吃,也可以蘸点蒜泥醋汁,清爽开胃。
灶膛里的火熊熊燃烧,大铁锅上蒸汽弥漫。各种混合着春天草木气息的香味在小小的灶房里交织、升腾,暂时驱散了债务带来的阴霾。吴普同和小梅像两只馋嘴的小猫,围在灶台边,眼巴巴地看着母亲忙碌,小鼻子不停地翕动,口水都快流出来了。
本小章还未完,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精彩内容!
**舌尖上的春天:苦涩中的微甜**
晚饭时分,堂屋的炕桌上,摆满了春天的味道:
* 黄绿相间、镶嵌着白花的**槐花窝头**。
* 白胖暄软、散发着独特甜香的**槐花包子**(数量不多,每人分到一个)。
* 深绿色、带着草木清香的**榆钱儿窝头**。
* 一大碗蒸得松散油绿、原汁原味的**蒸榆钱儿**。
* 还有一小碟用新蒜捣成的、加了醋和盐的**蒜泥**。
没有肉,没有油星大的菜,但这一桌来自枝头墙头的馈赠,却充满了生机勃勃的春意。一家人围坐在一起,气氛比往日轻松了些许。
吴普同迫不及待地拿起一个温热的槐花包子,一口咬下去!暄软的面皮包裹着清甜微涩的槐花馅,混合着猪油渣那一点点若有若无的荤香,在口腔里形成一种奇妙而满足的滋味。他吃得眼睛都眯了起来,暂时忘却了一切烦恼。
他又掰开一个槐花窝头,杂粮的朴实口感混合着槐花的甜香,虽然粗糙,但越嚼越有味道。蘸一点蒜泥醋汁,咸鲜酸辣更是激发出槐花独特的甘甜。
再尝一口蒸榆钱儿,嫩滑爽口,带着纯粹的草木清香,蘸着蒜泥,格外开胃。榆钱儿窝头则显得更加粗粝朴实,但那淡淡的清香,也让人感受到土地最本真的力量。
吴建军默默地吃着榆钱儿窝头,就着蒜泥和蒸榆钱儿。槐花包子他让给了孩子们。他吃得很慢,似乎也在细细品味着这来自自家院落内外的春日馈赠。脸上的愁容似乎被食物的热气熏得淡了些。
李秀云看着孩子们吃得香甜,脸上露出了久违的、带着一丝欣慰的笑容。她自己也拿起一个槐花窝头,小口吃着。槐花的微甜在舌尖蔓延,但咽下去时,喉咙里似乎还残留着一丝不易察觉的苦涩——那是生活的重压,是看不到头的债务,是丈夫沉默的疲惫。这苦涩,如同榆钱儿本身那淡淡的涩味,混杂在春天的清甜里,无法剥离。
吴普同舔了舔嘴角残留的槐花蜜意,满足地打了个小小的饱嗝。他看着桌上这些来自前院老槐树枝头和院墙外榆树枝头的食物,心里充满了对春天的感激。然而,当他无意中瞥见父亲啃着榆钱儿窝头时,那深锁的眉头和额头上深刻的皱纹,又像一根细小的刺,轻轻扎了他一下。槐花的甜,榆钱儿的清香,灶火的温暖,都如此真实而美好,但它们似乎并不能真正填饱生活的饥饿,也无法融化压在父母心头那座名为“债务”的冰山。这顿来自自家小院的春日盛宴,如同寒夜中的一点星火,温暖而珍贵,却终究无法照亮前路的漫长与未知。他低下头,默默地又拿起半个榆钱儿窝头,小口小口地啃着,舌尖尝到了那混杂在清香里、属于生活的、微涩的底色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