“哥,你看啥呢?”妹妹吴小梅好奇地探进头来。她已经上小学五年级了,扎着两个小辫,眼睛亮晶晶的。
“嘘——”吴普同连忙示意她小声点,神秘兮兮地招招手,“过来看,蚕宝宝。”
吴小梅凑过来,看到火柴盒里蠕动的小虫,先是“呀”了一声,本能地有点害怕,但看到哥哥专注而温柔的眼神,又壮着胆子仔细瞧:“它们……它们在吃叶子?”
“嗯,吃桑叶才能长大。”吴普同小声解释。
弟弟吴家宝也闻声跑了进来,他才上三年级,正是对什么都好奇的年纪。他扒着桌沿,踮着脚,努力想看清火柴盒里的东西:“虫子!哥,给我玩!”说着小手就要往里伸。
“别动!”吴普同吓了一跳,赶紧护住火柴盒,“不能碰!它们太小了,碰一下会死的!”他的语气带着前所未有的严厉和紧张。吴家宝被哥哥的反应吓住了,缩回手,委屈地撅起了嘴。
“家宝乖,不能碰哥哥的宝贝。”李秀云闻声进来,把吴家宝拉到一边,自己也好奇地看了看火柴盒里的小生命,笑了笑,“哟,养蚕了?你爹年轻那会儿也养过,挺费心的。”她没多说什么,只是叮嘱吴普同勤换叶子,保持干净。
本小章还未完,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精彩内容!
有了这次“教训”,吴小梅和吴家宝再来看蚕时,都学会了保持距离,只是趴在桌边,睁大眼睛看着。小小的火柴盒,成了兄妹三人共享的一个秘密世界。
大约一周后,吴普同惊喜地发现,其中一条蚕不再吃食了!它昂着头,一动不动地趴在盒底,身体变得有些发亮。他紧张地叫来吴小梅:“小梅快看!这条是不是生病了?”
吴小梅也紧张地摇头:“不知道啊……”
第二天一早,吴普同发现那条蚕不见了!原本的位置只留下一个小小的、灰白色的、干瘪的空壳!而旁边,一条明显大了一圈、身体变得灰白透亮、头部略显褐色的蚕,正精神抖擞地啃食着新鲜的桑叶!
“它……它蜕皮了!”吴普同恍然大悟,兴奋地告诉妹妹,“就像蛇蜕皮一样!它长大了!”吴小梅也惊奇地睁大了眼睛,仿佛见证了一个小小的奇迹。
蜕皮,成了蚕宝宝成长的里程碑。每隔几天,就会有一条蚕进入这种不吃不喝的“眠”期,然后留下一个空壳,焕然一新地出现,体型明显增大,颜色也逐渐由灰白变得青白,身体越发圆润饱满。火柴盒早已不够用了,吴普同找了一个更大些的硬纸鞋盒,底部铺上干净的旧报纸。五条蚕在鞋盒里各自占据一方,啃食桑叶的“沙沙”声渐渐清晰可闻,尤其在寂静的夜里,像一场微型的春雨。
它们的食量也惊人地增长。吴普同摘桑叶的频率越来越高。孙志强家后院的桑树被薅得有些“秃”,孙志强也不介意,反而乐呵呵地提供技术支持:“没事,桑树长得快!等它们再大点,吃得更多!”
王小军偶尔来吴普同家串门,看到鞋盒里那几条白白胖胖、不停蠕动的蚕,依旧一脸嫌弃:“啧啧,养这玩意儿多麻烦!有这功夫多做两道题不好吗?”话虽如此,他还是会好奇地探头看看,尤其当蚕蜕皮时,也会啧啧称奇一下。
吴普同却沉浸其中。做作业累了,他就把鞋盒搬到书桌旁,一边演算着复杂的代数题,一边听着那细密而持续的“沙沙”声。看着那些蚕不知疲倦地啃食着桑叶,头一点一点,身体一拱一拱,仿佛在进行着一场无声的、全力以赴的马拉松。它们的生命轨迹如此清晰而执着:吃——长——眠——蜕——再吃。没有旁骛,没有迷茫,目标明确得令人心生敬意。这简单的循环,竟带着一种奇异的力量,让吴普同因课业压力而焦躁的心绪,得到了一丝奇异的抚慰和平静。周老师那些深奥的定理和公式带来的挫败感,在这纯粹的生命律动面前,似乎也变得不那么沉重了。
一个月后,五条蚕都长到了手指般粗细,通体呈现出温润的、半透明的玉白色,摸上去冰凉而光滑,充满了丰盈的生命力。它们变得异常活跃,在鞋盒里昂着头,四处爬行,寻找着可以攀附的角落,对鲜嫩的桑叶也失去了往日的热情,吃得越来越少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