下午的训练转移到了宿舍楼下的空地进行,重点还是是内务整理——尤其是如何把一床软塌塌的军被叠成棱角分明的“豆腐块”。教官搬来一张桌子,拿出一床被子,铺开、压实、划线、折叠、抠角……动作迅疾而精准,如同变魔术般,一床方方正正、棱角锋利的被子就出现在大家眼前,看得众人眼花缭乱,啧啧称奇。
这章没有结束,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!
回到316宿舍,真正的挑战才开始。八个人围着各自的床铺,对着那团柔软的棉花束手无策。
“这咋叠啊?这玩意儿它有自己的想法!”周磊把自己的被子摊开又拢起,折腾得满头大汗,那被子却愈发像个膨胀的馒头。
“得用力压,压出深刻的折痕来,你看,像这样,这里要掐出一条线。”康大伟显然有些经验,上手帮忙,用力在被子上碾压着。
李学家皱着眉头,仿佛在对待一件精密仪器,他用指甲小心翼翼地沿着模糊的折痕抠掐,试图让每一个角都变得尖锐逼人:“哎呀,这被子的面料太软了,根本撑不起型,严重影响发挥。”
梁天赋试了几次,叠出来的东西依旧圆滚滚,他有些不耐烦地把被子一推:“差不多得了呗,整得再好看晚上不还得拆开盖?形式主义。”
吴普同没加入讨论,他只是默默回忆着教官的动作流程,然后趴在自己床上,一遍遍地用力压实被芯,仔细地丈量着折叠的距离,用手指艰难地抠刮出那该死的棱角。他手上并无巧劲,全凭着一股不服输的耐心和认真,额头上竟也因为这细致的体力活渗出了细密的汗珠。张卫平也在另一边默默地叠着,表情专注,动作一丝不苟,虽然最终的成品也只能算是差强人意,远观略方,近看依旧有些臃肿。
李政则不知从哪找来一个小喷壶,对着被子表面细细地喷水雾:“有点湿度好定型,学长传授的小秘籍。”
一番折腾下来,竟比在操场训练一小时还让人疲惫。看着各自床上那一个个勉强有了点“方块”意思,但远称不上“豆腐块”的成果,大家相视苦笑,空气中弥漫着一种共同的无奈和些许的成就感。
训练结束的哨声再次响起时,吴普同感到胃里早已空空如也,饥肠辘辘。他决定今天换个探索方向,去2号食堂。2号食堂位于几栋宿舍楼的中心区域,距离稍远,但规模看起来更大,门口进出的人流也更为汹涌。踏进食堂,喧嚣声和各种菜肴混合的香气热浪般扑面而来。窗口显然比1号食堂更多,菜品也更丰富多样,光是炒菜窗口就排开了七八个,还有面食、凉菜、卤味等专门窗口。他深吸一口气,依旧循着最经济的原则,在一个标识着“经济实惠”的窗口前排队,打了一份清炒大白菜,挑了两个最实在的大馒头,又快步走到大桶边接了满满一碗免费的小米粥。
找了一个相对安静的角落坐下,他听着周围天南地北的口音——有东北腔的豪爽,有南方口音的软糯,有本地话的熟悉感——看着形形色色的同学匆匆吃饭、低声谈笑,自己默默地咀嚼着简单却足量的食物,胃里充实起来,心里也感到一种莫名的踏实和平静。他看到周磊、康大伟、李政他们几个坐在不远处的一张长桌上,餐盘里明显丰富得多,有荤有素,正边吃边热烈地讨论着什么,不时爆发出笑声。
吃完饭,夕阳已将西天的云彩染成了绚烂的橘红色,金色的余晖温柔地笼罩着校园。吴普同没有立刻回宿舍,他怀着一股探索的冲动,决定好好逛逛这个即将承载他四年青春的地方。
他信步而行,首先走向那栋最引人注目的1号教学楼。大楼庄重气派,灰白色的外墙在夕阳下显得格外肃穆。他走近些,透过明亮的玻璃门,能看到里面宽敞挑高的大厅、光滑如镜的水磨石地面以及通往楼上教室的宽敞楼梯间。抱着厚厚书本、背着书包的学生们步履匆匆地进出,空气中似乎都弥漫着一种知识汇聚的气息。他仰头数了数层数,整整六层,每一层都有无数扇窗户,心里暗自惊叹:这得能同时容纳多少人上课啊?
相比之下,不远处的2号教学楼就显得低调朴实许多,只有三层高,外观设计简洁,但窗户很多,采光应该很好。两栋主楼之间是一片精心修剪过的冬青绿篱,形成了一条清晰的界线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