第4章 初识象牙塔

正对着教学区中心的,是那座颇具年代感的图书馆。楼体是厚重的苏式风格,红色的砖墙有些已经褪色,墙上攀爬着茂密的爬山虎,秋意已为部分叶片染上了红晕。门口悬挂着白底黑字的木质牌子,“图书馆”三个大字苍劲有力。进出这里的学生们步伐明显轻缓许多,说话也压低了声音,脸上大多带着一种沉静思索的表情。吴普同站在门口,仿佛能闻到从里面飘散出的旧书纸墨特有的清香,他暗下决心,这里将来一定要成为自己最常来的地方。

他绕过图书馆,朝北边走去,看到了并排而立的实验楼。楼门口分别挂着“化学实验楼”、“生物实验楼”、“畜牧兽医实验中心”等不同的牌子,显得专业而神秘。一些窗户里隐约可见复杂的玻璃器皿和金属仪器的反光。他在“畜牧系”的牌子前驻足片刻,感到一种与未来专业相连的奇妙缘分。

转而向东,则是一片热闹的生活区。四五栋外观统一的红砖楼,无疑是学生宿舍。还有几栋样式稍显不同的矮楼,大概是教职工宿舍或办公楼。它们鳞次栉比地排列着,楼间距很宽,中间点缀着自行车棚和公告栏。各个食堂就散落在这片区域,此刻正是晚饭后的闲暇时间,路上人流如织,充满了生活气息。

本小章还未完,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精彩内容!

最让他流连忘返的是楼与楼之间那些巧妙设计的小花园。虽然已是初秋,但菊花开得正盛,月季也还有零星的花朵顽强绽放。花园里有水泥砌成的石凳石桌,有漆成绿色的简易健身器材(双杠、单杠),甚至还有小巧的假山和浅浅的池塘。三三两两的学生散坐其间,有的在低声交谈,有的在安静看书,有的只是望着远处发呆,享受一天训练后的片刻宁静。吴普同在一个小池塘边停下,看着几尾肥硕的红鲤鱼在泛着夕阳光斑的水中缓缓游动,尾巴摇曳出淡淡涟漪,他的心情也仿佛被这静谧抚平,变得格外宁静。

继续往南,穿过一片叶子开始微微变黄的小树林,眼前豁然开朗,正是那个他们洒下了一天汗水的宽阔操场。红色的塑胶跑道环绕着巨大的绿色足球场,四周立着高高的灯柱和数个篮球架。此刻,操场上充满了活力,有很多学生在自发运动,跑步的喘着粗气,踢球的呼喝追逐,打篮球的激烈对抗,砰砰的运球声和进球后的欢呼声远远传来。操场的最南端,是一圈高高的围墙,墙那边能看到几栋外观朴素的厂房建筑,屋顶上竖着烟囱,那里应该就是学长口中提到的校办小工厂了。

他走了这么久,似乎也只探索了校园的一角。另一个直观的感受是,校园的管理氛围非常开放包容。他看到有像是附近居民的老夫妻挽着手在花园里慢悠悠地散步,有中年人骑着叮当作响的自行车穿行其中,似乎是抄近路,还有小孩子追逐打闹着跑过,这一切都与校园生活和谐地融合在一起。

天色渐渐暗沉下来,路灯依次亮起,发出温暖的光晕。吴普同深吸了一口晚风送来的、混合着青草、淡淡花香和远处食堂飘来的油脂香气的复杂味道,带着对校园初步的新鲜认知和一丝微妙的归属感,心满意足地朝着1号楼的方向走去。未来的日子还很长,他有足够的时间去细细品味这里的每一个角落。

回到316宿舍,热闹的氛围几乎要溢出门外。大家都在,似乎正围绕着李政手里拿着的什么东西讨论得热烈。看到他推门进来,康大伟首先开口招呼:“哟,吴普同回来了!校园巡游大使,考察得咋样?咱这大学地盘不小吧?”

“嗯,很大,比我想象的还要大,好多楼,还有花园池塘,挺好。”吴普同老实回答,脸上带着运动后和兴奋下的红润。

“这才哪儿到哪儿,以后日子长着呢,哥几个带你好好转转,哪家食堂肉给得多,哪个教室冬天暖和,门儿清!”周磊刚用湿毛巾擦完汗,头发还湿漉漉的,笑着拍了拍吴普同的肩膀。

李政放下手里那个小巧的、印着电话号码的白色塑料卡片(显然是某种电话IP卡),推了推眼镜看向吴普同:“对了,刚你不在,又有学长来‘扫楼’了,推销英语听力考试用的耳机、还有科学计算器,说以后很多课都得用。你们觉得咋样?买不买?”

话题立刻转向了这些突如其来的“大学必备品”,大家七嘴八舌地讨论起来,哪些是必需品怕到时候抓瞎,哪些可能是学长们清库存的坑货,价格合不合理。吴普同安静地听着,默默记下型号和大概价格,心里开始盘算着哪些是自己眼下必需且能负担得起的,哪些可以再观望一下。

窗外,保定市的夜空完全降临,大学的夜晚生活才刚刚开始,远处隐约传来篮球场的喧哗和远处马路上的车流声。而对于316宿舍的八个青年来说,他们的集体生活故事,也才刚刚翻开第一页。对吴普同而言,这一天的严格训练和疲惫,似乎都被新鲜环境的冲击、初步建立的同窗之谊以及对未来的隐约期待所冲淡。他感觉自己正像一颗被投入水中的石子,虽然缓慢,却实实在在地向着这片名为“大学”的广阔湖水的深处沉去,努力尝试着融入这个全新的世界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