吴普同和马雪艳通常会找两台相邻的电脑。打开VB编程环境,看着那蓝灰色的界面,吴普同总是先深吸一口气,然后按照书本和笔记上的示例,尝试着敲下代码。
“普同,你快帮我看看,”马雪艳经常会焦急地小声叫他,“我这个‘For循环’怎么老是提示语法错误?我检查了好几遍,感觉没错啊。”
吴普同便会凑过去,身体微微倾向她的屏幕,一行行地仔细检查。有时是一个简单的括号用了全角符号,有时是循环变量的步长设置出了问题,有时甚至是单词拼写错误。他发现马雪艳对于这种需要极度严谨和逻辑性的东西,似乎天生缺少一点耐心和细致。
小主,
“这里,”他指着屏幕上的某一行,“这个逗号,要英文状态的。还有,下一行的‘Next’后面要跟上循环变量i。”他尽量让自己的语气平和,避免给她增加压力。
“啊!又是这种小问题!”马雪艳懊恼地拍了一下额头,连忙动手修改。调试通过后,程序运行出正确结果的那一刻,她会长舒一口气,脸上露出如释重负的笑容,但眼神里依然残留着一丝对下次未知错误的担忧。
除了语法,更让他们头疼的是逻辑构建。老师布置的作业,比如设计一个简单的成绩统计程序或者模拟一个计算器,往往需要将一个大问题分解成多个小步骤,再用代码逐一实现。吴普同在这方面稍好一些,他能沉下心来慢慢梳理逻辑。而马雪艳则容易陷入混乱,常常是写了后面忘了前面,各个功能模块之间的衔接漏洞百出。
“我感觉我的脑子就是一团浆糊,”一次,在尝试编写一个判断闰年的程序屡屡失败后,马雪艳几乎要放弃,她瘫坐在椅子上,眼神绝望,“这些东西也太难了!比背单词难多了!”
吴普同放下自己正在调试的代码,转过身认真地对她说:“别急,慢慢来。先把判断条件理清楚。能被4整除,但不能被100整除,或者能被400整除的年份……”他拿起笔,在草稿纸上帮她画起了流程图。
看着他认真的侧脸和纸上清晰的逻辑图示,马雪艳烦躁的心情渐渐平复下来。她知道,吴普同是在用他最擅长的方式帮助她。她重新坐直身体,深吸一口气:“好,我再试一次。”
除了计算机二级,压在马雪艳心头更重的一块石头是英语四级。这是她第二次报考了。上一次56分的成绩,像一根刺扎在她心里。眼看着同班的、甚至宿舍里其他专业的同学,一个个都通过了这项关系到学位证的重要考试,她的压力与日俱增。
她的书包里,永远放着一本厚厚的四级词汇书和一本历年真题汇编。只要有一点碎片时间——比如等上课的间隙,食堂排队的时候,甚至是晚上睡前——她都会拿出来翻看几眼。往日里那个活泼爱笑、对什么都充满好奇的马雪艳,似乎被这些无形的重担压得沉默了不少,眉头时常不自觉地微蹙着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