苏州中学的老礼堂里,阳光透过彩色玻璃,在1925年的管风琴上投下细碎的光斑。
岳川蹲在管风琴前,指尖拂过泛黄的琴键,琴键缝隙里还卡着片干枯的银杏叶——是1950年合唱队排练时,学生不小心掉进去的。
“这管风琴的音色得好好调,”他对跟着来的调音师说,“要保留它的‘岁月感’,不能调得太亮,像老教师说话的声音,温润带点沙哑。”
这正是他借鉴地球《人生第一次》“校园重聚”纪录片的思路——老乐器的音色不是越完美越好,瑕疵里的岁月痕迹才是最动人的。
苏州中学的老校长递过本1950年的合唱队乐谱,乐谱扉页上的钢笔字迹已经晕开:“这是当年合唱队的指挥周老师写的,里面还有他的排练笔记,比如‘第三段要轻,像银杏叶飘下来’。”
夏晚晴接过乐谱,轻轻翻开,里面夹着张黑白照片——十几位穿着蓝布校服的学生,站在管风琴前,笑容里满是青涩。
“咱们把照片里的老校友找回来,搞场‘跨时空合唱’,”她抬头对岳川说,“让他们再站在管风琴前,唱当年的校歌,肯定特别有意义。”
岳川点头,掏出提前写好的校歌改编词(照搬地球某百年名校校歌旋律,只改了校名和地名):“校歌就用这个版本,保留原曲的庄重,加段管风琴独奏,像时光在琴键上流淌。”
可上午十点,周曼突然收到消息:星娱在苏州老剧院办“百年名校校友重聚”活动,声称“邀请到苏州中学1950年合唱队的‘老校友’”,还放了段宣传视频——视频里的“老校友”穿着崭新的复古校服,手里拿着打印的乐谱,对着镜头说“当年我们在豪华礼堂里排练,管风琴特别气派”,连当年的合唱曲目都记错了。
“他们找的全是演员!”
苏州中学的现任校长气得拍桌子,“1950年学校哪来的豪华礼堂?合唱队当年是在这间老礼堂排练,地板都是木头的,踩上去会响!”
老校长这时想起什么,从抽屉里拿出个铁皮盒:“我有周老师的通讯录,里面有当年合唱队三位老校友的联系方式,咱们现在就联系他们,让他们来戳穿星娱的假重聚!”
岳川立刻拨通第一位老校友李爷爷的电话,电话那头的声音带着激动:“我还留着当年的校徽呢!上面刻着‘苏州中学1950’,当年合唱时我总忘词,周老师还笑着说‘你记不住词,就记管风琴的节奏’。”
不到两小时,三位老校友就陆续赶到老礼堂,李爷爷手里攥着校徽,王奶奶带着当年的合唱队制服(袖口已经磨出毛边),张爷爷则扛着个旧录音机——里面录着1950年合唱队的排练录音。
“星娱的演员连当年排练的地方都不知道,”