“这些协议全是假的!”
扬州中学的老校长发来了视频,手里拿着学校的老古筝,“这架古筝是1880年的,我们绝不会借给星娱改造成流行乐器,川晴工作室的跨校音乐会,我们全力支持!”
苏州中学、滨江高中的校长也纷纷发声,揭穿星娱的谎言,还联合发了“老校文化保护倡议”,强调“老校歌、老乐器要尊重历史,不能为流量篡改”。
岳川看着手机里校长们的支持视频,又看了看老礼堂里正在调试管风琴的调音师,突然觉得——那些从地球“抄”来的跨校联动思路,不是简单的复制,而是被老校友的真情、老乐器的岁月、老学校的坚守,赋予了新的意义,成了真正属于这个世界的“校史传承”。
周曼这时接到扬州中学老校友的电话,语气带着期待:“我们已经把老古筝调好了,还找了当年的古筝手,她现在80岁了,还能弹当年的校歌,就等着音乐会排练呢!”
岳川接过电话,对着听筒说:“您放心,我们下周就去扬州中学,录老古筝的声音,再和老校友一起排练,一定把音乐会办好。”
挂了电话,岳川走到管风琴前,李爷爷正轻轻按着琴键,老校长在一旁哼唱校歌,阳光透过彩色玻璃,在他们身上洒下温暖的光斑。
林野的相机对着这一幕,镜头里,老人们的笑容、管风琴的琴键、泛黄的乐谱,构成了一幅满是岁月温情的画面——这张照片后来成了“跨校校友音乐会”的宣传海报,配文“岁月会老,校歌不老”。
凌薇突然想起什么,从背包里掏出张银杏叶标本:“这是上次在苏州中学捡的银杏叶,咱们把它夹在音乐会的节目单里,每个观众都能拿到,像带着各校的岁月痕迹回家。”
岳川接过银杏叶,看着上面清晰的纹路,知道下一段“校史传承”的旅程即将开始——从苏州的管风琴,到扬州的老古筝,再到滨江的老钢琴,那些从地球“搬”来的文娱模式,正在这些老校的故事里,慢慢长出属于它的、带着温度的根。
林野收拾好相机,对着岳川说:“明天要去扬州中学拍老古筝,我特意带了微距镜头,能把古筝上的木纹、弦上的包浆都拍清楚,放进纪录片里,肯定能打动观众。”
陆哲也举起音频设备:“我还带了便携录音棚,能把老古筝的声音录得更纯净,保留它的历史质感,不让外界杂音破坏味道。”
岳川点点头,把苏州中学的乐谱放进背包,里面还夹着李爷爷的校徽照片——校徽上的“苏州中学1950”字样,像在无声地提醒他:文娱创作的核心从不是华丽的包装和流量的噱头,而是对真实的尊重,对岁月的敬畏,对情感的传承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