第210章 理还乱的兄弟

暖暖而生 司空执与 2346 字 4个月前

其实,林暖自打从江南归来,早已不动声色地遣人细细打探过陈、高两家的近况。

陈家守着祖上那点田产铺面,日子倒也能过,说不上大奸大恶,却也乏善可陈。

只是,“兄弟齐心,其利断金”这句古训,放在陈家兄弟身上,简直是个天大的讽刺。

每个人心里都揣着自己的小九九,盘算着自己的得失,而在这微妙的角力中,越小的弟弟便越吃亏,陈行义和陈行宁便是最直接的例子。

陈行宁当年几乎是净身出户,被“分”出了宅院;老五陈行义也好不到哪里去,只分得小小一间偏房,处境尴尬,几乎沦落成给兄长们“打工”的下人。

这或许正是他当初为何不声不响,毅然决然地跟着林暖跑江南的缘由——实在是心灰意冷了。

兄弟间各有心思本也寻常,可问题出在老大陈行周身上,他既要端着“长兄如父”的架子,把弟弟们当手下使唤,又要独占最大的利益。如此厚此薄彼、分配不均,怎能怪人心生怨怼、离心离德?

每每思及此,林暖心中总不免掠过一丝复杂。若非那场夺命的暴雪,陈老先生一病不起骤然离世未留只言片语,或许陈家的走向会不同,陈行宁也不会与钱氏和离,落户五井村,入赘她家。

可也正是这些变故,像无形的线,将他牢牢系在了五井村,也将他们两人的命运紧紧缠绕在一起!只能说万般皆是命,半点不由人。

至于高家,这几年的光景只能用“江河日下”来形容。

本小章还未完,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精彩内容!

作为陈行宁的挚友,更是林暖在商道上坚定的盟友,方骋在高家出事后便毫不留情地出手了。他利用自己的人脉和资源,对高家进行了全面的打压和蚕食,高家原本的生意渠道被抢占殆尽。

而陈行宁在广丰县日渐高涨的声望和地位,更是让高天文、高天武兄弟在镇学中举步维艰,昔日同窗的异样眼光、夫子若有若无的冷淡、以及自身本就有限的才学,使得他们备受煎熬,很快便灰溜溜地退了学,功名之路彻底断绝。

最令人唏嘘的莫过于小钱氏,当年她抛弃陈行宁,转身投入表兄高天武的怀抱,满心以为觅得了真心爱慕的良人,从此能过上比在陈家更富足安稳的日子。

哪曾想,高天武当年撩拨她,很大一部分原因竟是为了羞辱陈行宁,当然表兄妹之间的感情也是有的!

这些年来,高天武但凡手里有点钱,便流连于花街柳巷,更是在县城有名的花楼里包养了一个姿色不俗的花娘,将家中产业挥霍得七七八八。

钱氏接连生了两个孩子,一个有些愚笨木讷,另一个则体弱多病,常年离不开汤药。

如今,看着昔日被自己弃如敝履的陈行宁竟高中举人,成了需要礼敬三分的人物,那份蚀骨的懊悔与不甘,日夜啃噬着她的心,让她寝食难安。

林暖知道,这些消息,陈行宁心中大抵也是有数的。

高家,只需提防他们狗急跳墙或暗中使绊子即可,不足为惧。

棘手的是陈家。打断骨头连着筋,血脉相连的兄弟关系,是陈行宁无论如何也摆脱不了的烙印。

她放下手中的账簿,轻轻拉过陈行宁微凉的手,掌心传递着温暖与力量,柔声道:“知远,总归是要面对的。这事,你怎么想?”

陈行宁反手将林暖的手握得更紧,仿佛汲取着支撑的力量。

他微微侧身,将头轻轻靠在林暖的头顶,嗅着她发间淡淡的皂角清香,声音里带着一丝迷茫和疲惫:“阿暖,我……我也不知道该怎么办。”

面对经史子集,他总能条分缕析;面对科场文章,他自有章法可循。可面对这剪不断理还乱的亲缘纠葛,他第一次感到了深深的无力。拒绝,显得凉薄;理会,又恐引火烧身,更怕让阿暖为难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