路旁的稻田阡陌纵横,如绿色的绸缎,水塘湖泊星罗棋布,映照着天光云影。
众人的心情,也随着这满目葱茏与盎然生机,渐渐明媚开朗起来,尤其是初次深入江南的周嬷嬷,更是觉得眼界大开,对未来充满了憧憬。
待到五月初,车马终于驶入南嘉府地界,空气里都弥漫着江南初夏特有的湿润水汽,混合着泥土与草木的清新气息。
天空时常飘起如丝的细雨,烟雨朦胧之间,远山近水皆如淡墨渲染的画作,诗意盎然。
夏一丰见离越州城越来越近,本想提前派人快马加鞭回去报信,好让家里尤其是他家陈先生,有个准备,兴许还能组织个像样的迎接场面。
但这个提议,却被林暖微笑着拦下了。
从夏一丰口中,她已得知大家近来都各有忙碌,为了越州的兴盛而奔波劳碌,她不愿因自己的归来而兴师动众,扰了众人的正事。
她更喜欢这样悄然归来,看看最真实、最日常的越州。
于是,就在这样一个五月初夏的傍晚,在江南特有的、缠绵悱恻的烟雨朦胧之中,载着林暖的车队,碾过被雨水冲刷干净的青石板,慢慢驶入了越州城门。
回来了……她深深吸了一口第二故乡湿润而熟悉的空气,心中默念。
思念、牵挂、谋划与新的征程,都将在这片土地上,继续铺陈开来。
本小章还未完,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精彩内容!
却如夏一丰所说,越州城的变化确实令人惊叹。
昔日那些墙皮斑驳、檐角生苔的旧街巷,如今已焕然一新。
青石板路平整延伸,两侧店铺井然有序地按行当聚集——绸缎庄毗邻成衣铺,茶舍挨着点心斋,再不见从前铁匠铺的叮当声惊扰书店清静的光景。
靠近城门的地方自然是驿站和车马行,车队进进出出,很是热闹。
最引人注目的,是城里更多涌现的书局与文房铺子。
林暖马车驶过悬挂着“墨香阁”“翰苑斋”匾额的新店,看着进进出出的学子,不禁想起陈先生捋须长谈时那句常挂嘴边的话:“总要给寒门子弟留一条出路。”
其实这次进京面圣,她敏锐地察觉到陛下似乎也有此意,只是帝王心思向来深远,想必还有别的考量。但无论朝堂之上有多少谋算,能让寒门子弟多一分登科及第的希望,终究是件值得欣慰的善政。
商旅络绎不绝,越州的客栈食肆也随之增多。
酒旗招展,檐下灯笼轻摇,每家店面都客流如织。店小二们穿梭其间,嘴角噙着真诚的笑意——生意兴隆,他们的赏钱自然水涨船高。
这般光景,任谁见了都要由衷地道一声:“真好!”
夏一丰带着商队往仓库方向去了,林暖望着他远去的背影,这才转身领着众人回府。
冯德守在门口,眯缝着眼看着马车停下,似乎有些熟悉,然后绿屏扶着林暖走出马车。
一见林暖归来,冯德喜形于色地就要往里头通报,林暖轻轻摆手制止了,随后身边只留下周嬷嬷,让其他侍女先各自回去休整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