第107章 错别字里的阴差

陈松年突然笑了。原来月娥的错别字不只是鬼文,还是给孩子们的信 ——“死在病向上” 其实是 “在病房想上(看)你们”,“不灰来脸” 是 “不回来看你们会脸(惭)愧”。那些被阴差篡改的墨痕,藏着母亲五十年的牵挂。

夜里,陈松年被窸窣声吵醒。看见赵月娥坐在梳妆台前,对着镜子用朱砂画眉,镜中的人影却有三个 —— 她的左右肩各蹲着个穿红肚兜的小孩,正抢着看她手里的纸条。“明天去公园,带面包。” 月娥轻声念着,“你们最爱吃红豆馅的。”

镜中的小孩突然回头,小脸皱巴巴的,像刚从水里捞出来。陈松年吓得差点喊出声,却看见他们对着自己咧嘴笑,露出的小牙竟和月娥一样,缺了颗小虎牙。

第二天去公园时,陈松年在长椅下捡到个红豆面包,包装纸上的 “保质期” 写成了 “保治期”。赵月娥掰开面包,里面滚出两颗小小的乳牙,牙尖上还沾着点朱砂。“他们来过了。” 她把乳牙包进红布,塞进陈松年的衬衫口袋,“老护士说,等他们把乳牙都找齐了,就能转世了。”

孙子陈阳发来的朋友圈里,那张医院的照片下多了条陌生评论:“爷爷奶奶好,我们在病房拿到药了。” 头像的两个小人影,脖子上系着红绳,背景是 302 病房的窗户,窗台上摆着个眼熟的布偶。

第五节:墨痕里的年轮

冬至那天,社区医院的护士送来面锦旗,说 302 病房总在夜里传出纺车声,自从陈松年上次去过,那间房再也没闹过鬼。“老院长说,是两位老人的阳气镇住了阴气。” 护士笑着递过个信封,里面是片槐树叶,叶面上用墨写着 “谢”,言字旁歪歪扭扭,像两个搭在一起的小人。

陈松年把树叶夹进那本血渍情书,樟木箱里的铁皮盒突然自己打开,里面的替身娃娃脖子上,红绳变成了两根,紧紧缠在一起。赵月娥的指尖抚过那些错别字,“灰” 字的点变成了小小的太阳,“病” 字的弯钩里开出朵米粒大的花。

“其实那天在药房,” 赵月娥突然说,“我看见穿蓝布衫的后生了,他说孩子们在病房等急了,才故意改了我的字。” 她从布包里掏出张新写的纸条,“你看,这次写对了吧?”

陈松年凑过去看,“明天包饺子” 五个字工工整整,只有 “饺” 字的右边多了个小小的点,像颗红豆。阳光透过窗棂,在纸条上投下三个重叠的影子,两个老的,两个小的,在地板上慢慢转圈,像在跳五十年前的交谊舞。

夜里整理旧物时,陈松年在《毛泽东选集》第 58 页,发现片干枯的槐树叶,上面用舌尖的血写着 “等你”。旁边还有行极小的字,是月娥的笔迹:“阴差说,错别字能留住阳气,我得多写点,陪你到一百岁。”

灶台上的青花瓷碗自己斟满了米酒,碗底的人脸笑得眉眼弯弯。陈松年举起碗,对着空无一人的里屋碰了碰,听见有细碎的笑声从樟木箱里传来,像两颗红豆落在棉袄上,轻轻巧巧,却在年轮里砸出了温柔的坑。